首页>其它合同>几起车辆买卖纠纷案例,为您买车提供参考

几起车辆买卖纠纷案例,为您买车提供参考

时间:2019-05-23 19:05:25 其它合同 我要投稿

  夏天,一些以汽车品牌集中地为经营方向的汽车销售专业市场陆续推出各类购车优惠活动,使原本算是淡季的市场,多了一些人气。相比4S店单品牌售车模式,此类专业市场让人们可选的车辆品牌余地较大,但潜在的消费纠纷也应引起注意。近日,洛阳晚报记者联合市工商部门,为您详解典型车辆买卖纠纷案例为您买车提供参考

  案例一 有些宣传是噱头购车还得看仔细

  市民靳先生在林安汽车城购买了一款某品牌轿车。购车前,商家在介绍车型配置时称座椅属真皮座椅,然而,靳先生提车后发现,椅子只有靠背、坐垫部分是真皮的。双方因此发生消费纠纷,靳先生认为商家存在欺诈行为,在售车时并未详细说明真皮座椅的实际情况。

  经市工商局专业分局车辆交易管理所工作人员协调,商家最终给靳先生补偿600元油卡。

  提醒:汽车销售专业市场内汽车品牌较多,不同品牌汽车销售店为争客源,对于一些车辆配置细节,销售人员往往不会向消费者作较翔实的说明。

  消费者选定意向车型后,要向商家索要厂家提供给销售店的车辆配置表单。

  案例二 提前多了解谨防商家自创车型

  洛龙区王先生在林安汽车城一销售店花42900元购买了一辆某品牌“舒适一型”汽车,1个多月后,发现车辆在行驶时前轮有异常响声,中控锁也经常出现故障。他去厂家售后进行维修,维修人员意外发现,这辆车从内设上看是“标准型”,可四个轮子却是“舒适型”车款所用的铝合金轮毂。维修人员说,厂家从没有出产过所谓的“舒适一型”。

  随后,王先生找到商家,要求退换车辆或者退还差价。商家以该车“已经上了牌照”为由拒绝退换。最终,经工商部门调查证实,商家把“标准型”车换上白色铝合金轮毂并自装中控锁后,以“舒适型”价格卖给了王先生。最终,商家退还了车辆差价。

  提醒:在买车过程中,消费者发现商家存在欺诈行为后,要保留好相关证据,及时向工商部门举报投诉。同时,在选定车型之后,消费者一定要先通过上网查询或通过索要厂家车型相关资料等方式,确认车型标准信息,避免商家私下违规对车辆部分改装后冒充“新款”“高档”车型出售。

  案例三 办理分期贷款合同一定要看清

  杨女士日前在林安汽车城花7万多元购买了某品牌轿车。当时,该款轿车正在做“购车分期付款贷款零利率”的活动,她选择了首付30%、3年内分期付款的购车方式。其间,杨女士先交了部分车款,工作人员还告诉她,如果不通过店方,自己去办理车贷相关手续可免2000多元的手续费。

  随后,杨女士通过车辆贷款银行自己办理了相关手续,可当她拿着手续通过商家办理车贷手续时,对方财务部门仍要求她交手续费。几次交涉未果,杨女士只好付全款买车。

  提醒:在分期贷款购车过程中,消费者不要偏信商家口头承诺的购车优惠等,一定要以合同或协议等方式对细则予以“固定”,避免商家出尔反尔。

  另外,有分期付款购车打算的消费者,除了要详细了解每月月供金额,还要防范合同文本,注意里面的“保证金”“押金”等款项及相关约束性条款。

  目前,一些贷款购车车主在还清贷款之后,遇到保证金、押金不能全款退还的情况,这主要是车主在签一些贷款合同时,没有仔细查看约定的还款日期等条款,致使一些人不知情或未按期还款,导致最终贷款还清,押金等被扣情况发生。

  市工商局专业分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汽车类消费投诉热点主要聚焦在:商家虚假、夸大宣传,销售合同纠纷,售后服务不到位、质量差等方面。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出人们的维权意识在增强,销售商昔日通过格式合同把自己应承担责任推卸给厂家或上一级销售单位的方法已难奏效。

  工商人员建议消费者,在买车前不妨多听取已经购车朋友的建议,不要全信宣传资料、广告和商家的介绍;多去几个车市跑跑,要对所购车辆心里有数。遇到消费纠纷时,消费者不要采取非理性手段维权,要保留好相关票据、协议,及时向工商部门投诉。

(记者 张喜逢 实习生 郭蓉 通讯员 牛龙军)

《几起车辆买卖纠纷案例,为您买车提供参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